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培养创新型科技拔尖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要与时俱进勇于求新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2-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创新型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应与时俱进地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在明确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型科技拔尖人才培养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实际采取多元化措施,具体可以从依托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建构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新型科技拔尖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持。


准确把握行业前沿动态,科学制定科技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本科院校应以区域经济社会、企业发展需求及产业特点,在借鉴国外良好经验及措施的前提下,以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核心,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准则,制定出符合市场标准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以促进和提高创新型科技拔尖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应精准定位,制定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并以专业长远发展为出发点,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攻关技术难题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时刻关注我国生产供应链完善和全球分工产业链调整,增强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针对性,提高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以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适应性助力提高国家产业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型科技拔尖人才培养质量。其次,与时俱进地革新教育理念,在认真分析地方企业用人标准和行业发展前沿动态的前提下,着眼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逐渐将当前“工程训练”模式转化为“以项目为驱动的综合性创新训练”模式,通过多类型的综合创新训练项目实践,在提升学生科技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持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当前科技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


依托新兴产业发展,动态建构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和务实举措。地方本科院校应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参照新兴产业技术要求,深度优化并完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综合性发展。

首先,根据创新型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目标,有机整合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尽力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其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摒弃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建构分阶段、项目化授课模式,不断增加面向科技前沿的实践训练课时,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融合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此外,注重学生跨学科知识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将课内课外、选修必修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进行自主开发和创新,激发其创新热情,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水平校企合作育人综合改革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以科技型实训为关键环节,探索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

首先,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度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改革,推进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在技术类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重点推动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构建规范化的技术课程、实习实训和技能评价标准体系,提升承担专业技能教学和实习实训的能力,推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实训制度化;健全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推动高等学校和企业面向产业技术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其次,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模式,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先满足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服务产业等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若干重点领域,推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再者,探索创新产教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完善现代学校和企业治理制度,积极推动双方资源、人员、技术、管理、文化等全方位融合。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师资力量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建立一支具有创新实践引导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首要工作之一。

首先,优化和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责任制,将教学、创新项目任务进行精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并辅以定期绩效考核,循序渐进地建设一支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教师队伍。其次,常态化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稳步提高,持续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地方本科院校可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作品设计”“项目化教学”等活动,以调动教师的工程实践热情,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再者,制定教师成长锻炼计划,根据创新型科技拔尖人才教学实践任务,统筹安排教师参与企业学习锻炼活动。每学期选拔部分综合能力素质较为优秀的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开展科研和技术研发,以促进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相互转化,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促使其更好地开展实践训练和理论教学活动。最后,制定“创客导师”培训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创新型科技拔尖教师参与“创客导师”培训、专题学习等活动,在地方本科院校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创客文化氛围。

来源:《光明日报》